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士学位,1991年获纽约大学物理学硕士,1996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物理学博士,1996-2000年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2008年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职),获Burroughs Wellcome Fund Career Award in the Biomedical Sciecnes、Chancellor’s Distinguished Research Award等学术奖。2007年回国组建神经物理学实验室,2008年受聘中科大首批新创讲席教授,2020年受聘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双聘教授。
毕国强教授是国际知名生物物理与神经生物学家,在细胞膜修复的生物物理机理、神经突触可塑性计算规则与信号机制、以及神经网络回响活动的细胞动力学机理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关于神经放电时间依赖的突触可塑性(Spike-timing-dependent plasticity, STDP)的发现以及关于STDP的分子细胞机制和计算规则的一系列研究促进了本领域的发展,并在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近期工作致力于发展与应用显微成像新技术与大数据方法解析神经环路与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在Science、Journal of Neuroscience、Nature、PNAS、Nature Neuro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被引用10000余次,其中最高单篇引用3000余次,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以及神经科学领域生涯影响力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主要任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神经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系主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集成影像中心联合主任,中科院深圳先研院脑所脑信息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神经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神经科学会突触可塑性分会主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科学研究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冷冻电子显微学分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同时兼任Frontiers in Neural Circuits 国际期刊副主编,以及Molecular Brain、Neuroscience Bulletin、Scientific Reports等期刊编委。2009-2013年任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发育与生殖》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发育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2012-2014年任中科院交叉合作团队项目“神经突触光子学交叉合作团队”负责人;2012-2017年任中科院B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脑功能联结图谱计划》项目“脑功能联结图谱研究关键先导技术”负责人;2014-2019年任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脑疾病的神经环路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